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巴珠说,2011年在众多节庆的推动下,西藏旅游业持续升温,全年我区接待游客超过85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30%。2011年西藏旅游发展趋势的特点概括为:旅游收入增幅明显大于人次增长、国内进藏旅游市场升温明显、单月接待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等三大特点。目前西藏旅游的旺季已经够旺,现在需要把旅游平季转旺、把淡季转平、淡季不淡,这样在2015年实现旅游人次1500万的目标将不成问题。 文/记者 丁文文 图/记者 卢明文
突破瓶颈制约推动旅游发展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给西藏旅游业发展确定了战略方向。 巴珠认为,要实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要解决开放面窄、旅游旺季“三票一车”供需矛盾突出、旅游惠民功能不强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提升西藏旅游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的持续火热,每逢节假日或旅游旺季时进出藏买票难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制约西藏旅游的发展。巴珠表示,今年要重点解决旅游旺季和节假日进出藏难的问题。随着西藏旅游的持续升温,近年来频繁出现旅游旺季和节假日进出藏买票难的问题。“进不来、出不去”的情况严重制约了西藏旅游的快速发展。“今年将高度重视旅游出行条件改善,加强重要时段、重要季节综合运力,优化管理体制,形成联动机制。届时,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时,进出藏买票难等问题将得到极大改善,为把西藏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巴珠说。
谈到具体措施,巴珠说,针对节假日或旅游旺季时进出藏买票难问题,自治区旅游局今年开始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调整运力,增加进出藏航班架次和火车车次,切实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协调铁路部门恢复对旅行社预售团体票的制度,建立铁路、航空、交通、文物、旅游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每季度共同召开旅游形势分析会,针对旅游市场的季节性特征和变化,安排部署相应的运力和票务,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维护好西藏的旅游形象。
针对人们最关心的“布宫门票”问题,巴珠说,今年开始,在7、8、9月份我区旅游高峰期间,将布达拉宫参观时间由现行的8:00-16:30适当调整为7:00-18:30;适当减少公务接待的门票配额,增加团队门票数量至每天3800张左右,同时适当调整门票价格。此外,在旅游车辆方面,自治区旅游局将协调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调整运力,适当增加19座以上客运车辆用于旅游团队运输。
加强旅游惠民功能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巴珠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区通过在主要旅游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景区周围等旅游资源富集区域大力发展农家乐、藏家乐、休闲度假点、参与景区景点接待服务等形式,旅游业的惠民功能日益显现。从1980年着手,西藏的旅游公司从原先的5家发展到2010年1300多家,旅游固定资产达到126亿多元,直接和间接旅游在业担任职务的人达到23万多人。截至目前,我区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成为新的经济发展亮点,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去年我区共有1.3万户、5.3万名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户均增收2.4万元,旅游业惠民功能一天比一天彰显。
巴珠表示,今年,我区要全面更快地发展旅游业。要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收入达到120亿元。目标任务已经确定,但要完成既定目标需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制约,大力改善旅游软硬条件,推动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巴珠说,在“十二五”时期,西藏将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为目的,专心制造“非常奇妙西藏、配合得当生活习性、圣地天国、独特的风格文化”的旅游品牌形象,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各个方面提高旅游进展层级,把旅游业培养成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力争在2015年,成功实现年接待游人1500万人数,旅游年收益达到180亿元,旅游业参加工作人次30万人,走出一条具备“中国独特的风格、西藏独特的地方”的旅游业发展道路。
此外,“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旅游局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组织专门的人力,采取赴点现场培训、集中授课、组织观摩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的技能培训、指导,提高广大农牧民对旅游市场的认知能力和服务层次。同时,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富民强区的功能作用,积极推动旅游富民工程,明确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布局和方向,大力推进农业观光旅游、农村旅游示范点、家庭旅馆、农家乐、牧家乐的发展和建设,以旅游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