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保持14%以上的增长率,尽快缩小与全区差距,今年,昌都地区在促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工作中,活用“加减乘除”法,为农牧民增收构筑起“立体空间”。
“加”就是不断加大农牧业投入力度,增加财政用于构建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支出比例。昌都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推进特色农牧业进一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依靠发展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农牧民收入。
“减”就是就地就近转移农牧民,开展劳务输出,减少农牧民人口,减少农牧民负担。一方面促进外出务工增收,有组织地输出务工人员,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化程度;另一方面就地转移增收,鼓励农牧民在本地就业、创业,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提供切实可靠的就业岗位,增加农牧民收入。
“乘”就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好产业支撑,稳定提高农牧民工资收入,实现倍增计划。在优化农牧民增收环境上做“乘法”,深化农牧区改革,加快科技推广,提高农牧民素质。同时,强化对农牧民工的技能培训,帮助农牧民克服素质差、技能缺、信息少的困难,顺利实现就业,发挥这些工作的“乘法”效应,促进农牧业发展和农牧区繁荣。
“除”就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深层次矛盾,增强农牧区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为消除农牧业和农牧区发展障碍,昌都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一管四联三结”党员干部帮扶活动,政府与社会各界联手扶贫攻坚形成“大合唱”,并建立相关政策和措施,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