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从2012年度西藏纳税百强排行榜入围户数来看,百强企业中六成以上的企业集中在拉萨经济圈,拉萨范围(包括拉萨市、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直属分局三家征收单位所管理企业)共入围63家,缴纳税款34.03亿元。
数据
拉萨市“一区四园”的格局基本形成,截至去年年底,园区注册企业达到了957家,其中入驻工业企业196家,投产工业企业78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4亿元,完成园区税收30.81亿元。
目标
到2015年,拉萨市园区工业增加值要达到50亿元、工业税收突破4亿元,力争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训力度,实现市属规模以上企业倍增计划,形成规模效益。
今年预计400家企业入驻经开区
2001年9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是我区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年后的今天,国家级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铺设了整洁、宽阔的马路,一幢幢散发着浓郁现代商业气息的厂房和办公楼拔地而起,面积越来越大的绿化带让整个经开区的环境越来越美。忙碌的工人、来回穿行的车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曾经在拉萨人记忆里毫不起眼的荒野和河滩变成了交通便利、高新产业聚集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筑巢引得凤凰来
累计注册企业888家
招商引资首先要筑巢,自治区政府在2003年出台了《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办法》,制定了多项优惠措施。2004年以后,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进度加快,同年,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产生效益。自2001年批准设立以来,A区作为首期开发建设用地,已经全面完成,B区开发建设也于去年启动。筑巢引得凤凰来,截至目前,经开区累计注册企业888家,注册资金183.7亿元 ;今年以来新增注册企业92家,同比增长124%。
4 月18日,记者来到了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就经开区的发展情况采访了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旺林。看到西藏2012年度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上有很多是属于经开区的,旺林满意地笑了,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近年来,我们把特色产业建设与发展作为开发的重点,依托西藏当地资源,发展具有西藏特色的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旺林说,目前,经开区落地企业有90家,总投资156.3亿元,其中工业企业58家;已投产运营的项目有57个。今年一季度,经开区已经实现税收7.73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23%。
看到好政策
企业争相入驻园区
西藏天地绿色饮品发展有限公司是经开区的一家落地企业,在西藏2012年度纳税百强企业中排在第89位。我区消费者熟悉的8°青稞啤酒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有一部分还出口到了日本。昨日下午,记者在该公司副总经理罗布次仁的带领下参观了啤酒生产线。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正在操作平台上忙碌着。罗布次仁向记者介绍:“我们公司当时看好西藏对于落地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所以选址在经开区内。根据市场的需求,我们现在主推8°清爽型啤酒,下一步我们将研发纯生啤酒,预计纯生啤酒的产量可以达到年产5万吨。”
紧邻包装车间的仓库里堆着满满的货物,中铁快运的运货车正在接货。“这些黄色包装的是送到成都等地,绿色包装的是送到福州、广州等地。我们公司总投资达到4.2亿元,现在灌装线每天能生产270吨,瓶装线按订单生产,每小时可生产36000瓶。可以说我们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自治区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我们享受了三年内的企业发展扶持资金政策,下一步还会得到经开区的各项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同时我们公司还享受了自治区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1400多万元资金,这笔资金已经全部投入到了项目之中。”罗布次仁说。
在经开区,发展不错的企业不只西藏天地绿色饮品发展有限公司一家,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在西藏2012年度纳税百强企业中排名第68位。据介绍,去年有376家企业入驻园区,今年预计有400家企业会入驻园区。4月22日,国际知名企业联想控股集团负责人也会来经开区考察。可以说经开区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加快B区建设
实现A、B区互动发展
除了加大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外,经开区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优质硬件环境。“我们在A区投资4.5亿元,建成了‘八通一平’,八通即通市政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有限电视管线、天然气和互联网。一平为土地地貌自然平整。同时经开区还规划建设了一定的绿化带和公共绿地广场。绿化面积达到12.2万平方米。建设了美丽绿色经开区,优化了区内环境,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硬件条件。”旺林介绍,力争在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B区“八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区打造载体,提供平台,实现A、B两区互动发展。
旺林说:“第二季度,我们将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方式,赴广东佛山、四川成都、江苏泰州等地,重点围绕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进行招商。有针对性的引进对高原虫草、青稞、畜产品等高原特色优势产品的深加工,建设一批延伸产业链项目和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