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2011年,我市把转型升级当成最紧迫的事,坚持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一个也不放松,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93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14亿元,增长20%;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增长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增长46.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53.96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0元,增长5.4%。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林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编制曲水农村改革试验区规划,落实粮食直补资金115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790万元、农用柴油补贴847万元,新增农机具4467台(套),农机配套率达到1∶2.4,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5%、80%、65%。
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新增3000栋日光温室、2000户庭院经济示范户、237栋牲畜暖棚。
加强农牧业科技支撑,新增180名科技特派员、20户科技示范户和21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孜雪乡优质奶牛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着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达到17.09万吨,油、蔬菜、肉、奶、蛋产量达到1.34万吨、23万吨、3.45万吨、3.85万吨、764吨,分别增长7.2%、13.3%、3.9%、2.1%、0.5%;大力促进生猪生产,生猪出栏8.42万头、增长5.91%。
致力壮大特色工业
突出项目带动,加强跟踪服务,金哈达药业等项目竣工投产,5100矿泉水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巨龙矿业、桑海矿业完成整合,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工业增加值19亿元,分别增长19%、20%(其中:市属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实现23亿元、9亿元,分别增长30%)。
成立园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安排1.08亿元扶持“三园”发展,中石油开发区天然气站建成供气,天知生物、娃哈哈食品、藏泉酒业青稞饮料生产线等竣工投产,华钰矿业、诺迪康药业等开工建设,“一区三园”完成工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35%,工业销售收入16亿元、增长42%,工业税收突破1亿元、增长56%,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孜工业园升格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创新机制促服务业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中心项目通过验收,纳木错景区基建项目基本完工,3个乡村旅游配套项目、2个旅游产品研发项目交付使用;瑞吉酒店被授予国家五星级饭店暨金叶级绿色饭店,填补了我市五星级酒店的空白;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开展“六十巨变、大美西藏”、“冬游西藏、别具一格”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举办第六届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年接待游客514万人次、增长24.33%,实现收入51亿元、增长21.11%。肉食品储备库冷链系统改造项目、2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66个再生资源回收点、19个社区连锁店投入使用,升级改造12个标准化菜市场、二手车市场和家政网络系统,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农超对接”成效显着,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我市大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被评为“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各族群众在充满活力、繁荣美丽的拉萨收获更多幸福。
12件实事基本完成
修建114个自然村通村公路,建设木材交易市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纳金路农贸市场等2件实事进展顺利,建设3000栋日光温室,出台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建立突发灾害事故及交通事故医疗救援中心,解决失地农民非农业户口、帮助3000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资助中职学生第三学年生活费,购买53台中小学生接送车辆,建设20个行政村学前班,提高全市教育临时工勤人员待遇,组织45岁以上城镇居民免费体检并同步建立健康档案,建设32处全民健身路径、5个社区篮球场等10件实事全部完成,12个民生项目累计投入达到4.98亿元,更多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公共事业快速发展
出台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两基”通过国家验收,学龄儿童、初中生入学率分别达到99.79%、100.03%,巩固率达到98.52%、97.64%;“三包”标准提高到生均2200元,幼儿园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普高补贴政策和免费政策惠及每位学生,拉萨第四高级中学、柳梧高中开始招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1.4%;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全免费。
成功举办60大庆等一系列重大文艺文化活动,新建2个科普活动站、5个科普示范村、10户科普示范户、3个民间艺术团、115个寺庙书屋和228个农家书屋,面向农牧民放映电影11950场次,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69%、96.44%。
全面落实老年优待政策,老干部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成功举办首届老年人运动会,80岁以上老人领取健康补贴123.48万元,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已达460万人次。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
高效率建设,累计投资23.9亿元的道路改造、管线入地、绿化亮化、街景改造等项目完工;机场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植树20万株打造绿色景观廊道,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拉日铁路、纳金大桥项目稳步推进,东城、柳梧新区市政道路开工建设,柳东大桥开始勘察设计,投入1981万元的数字城管中心正式启用。
高标准管理,大规模开展以市场秩序、交通环境、违章建筑、旅游环境、环境卫生为重点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查处违章建筑54897平方米,维修路面14.9万平方米,维修路灯6504盏,新增盲道6638平方米,完成城市绿化44177平方米,全面清理城市“蜘蛛网”,汽车尾气治理成效初显,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碧水蓝天得到很好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